【精】 【古韵风扬】宋词牌名中隐藏的故事你知道哪些?④
【惜分飞】
《乐府诗集》载有萧衍(公元464~549年,南朝梁武帝)所作的一首《东飞伯劳歌》。成语劳燕分飞便是典出于此,后人将其作为离别之词。再后来庚信有“秦川直望,陇水分飞”之句,以后就简称“分飞”。到了唐朝,引用就更多了,如孟浩然送从弟归会稽诗:“向来共欢娱,日夕成楚越;落羽更分飞,谁能不惊骨。”
于是临歧惜别,黯然魂销,便以《惜分飞》入词,成为词调名。
【破阵子】
又名《十拍子》、《破阵乐》。唐教坊曲名,出自《秦王破阵乐》,后用作词调名。陈旸《乐书》:“唐《破阵乐》属龟兹部,秦王(李世民)所制,舞用二千人,皆画衣甲,执旗旆。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,亦舞此曲,兼马军引入场,尤壮观也。”《秦王破阵乐》为唐开国时所创大型武舞曲,震惊一世。唐玄奘往印度取经时,一国王曾询及之,见所著《大唐西域记》。唐《破阵乐》乃七言绝句,此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,乃是截取舞曲中一段。
《秦王破阵乐》即《秦王破阵舞》,又名《七德舞》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,最初乃唐初的军歌。
【醉花阴】
调见宋毛毛滂《东堂词》,因其词有“人在翠阴中,、、、、、劝君对客杯须覆”,故取其意作词调名。
【诉衷情】
唐教坊曲。唐温庭筠取《离骚》"众不可户说兮,孰云察余之中情"之意,创制此调。原为单调,后演为双调。双调四十四字,上下片各三平韵。龙榆生《格律》原书收平仄韵错叶格(格二),双调平韵格未收。平韵格流传较广,宜为定格。平仄韵错叶格,《金奁集》入"越调"。三十三字,六平韵为主,五仄韵两部错叶。
【何满子】
又名《河满子》。原唐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调名。
【临江仙】
原唐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调名。最初是咏湘灵的。关于此词牌名缘起说法很多:
1、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“岸阔临江底见沙”,认为《临江仙》辞意涉及临江,所以叫《临江仙》。
2、南宋·黄昇《花庵词选》云:唐词多缘题,所《临江仙》则言仙事。
3、明·董逢元《唐词纪》曰:临江仙,多赋水媛江妃,南唐人多效为之。
4、明·沈际飞:唐词多述本意,有调无题,如《临江仙》赋水媛江妃也。
认同最多的是“赋水媛江妃”。咏的水仙花是尧帝的女儿娥皇、女英。
因此《临江仙》作为词调最初应该是歌咏娥皇、女英而不是水仙花。后来由于被更多的人仿效,所以最终形成了新的词调。五代词人用此调为题,多由仙事转为艳情。
唐、五代词人中最早作有《临江仙》的是张泌、尹鹗、和凝、孙光宪、冯延巳、牛希济,始作者到底是谁就不知道了。
后人奉为正调的是欧阳修的《临江仙》。
【陌上花】
《白香词谱》:自吴越钱鏐有“陌上花开缓缓归”之句,越俗遂以“陌上花开”为游子归来之词。里谣巷软,浸成曲调。苏轼有《陌上花》之咏;其自序云:“游九仙山,闻里中儿歌《陌上花》含思宛膊,听之凄然。”是本词调名,创自宋代,而渊源于民间俚歌也。
【一千多年前,临安城外,陌上花开。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被簇拥着,徜徉在阡陌美景之中,莲步款款,风情依依。忽有骏马嘶鸣,绝尘而来。原来是吴越王的专使送信来了。美人拆信一阅,不由得满面春风,眉目含情。原来吴越王钱镠(liú)传书曰:“陌上花开,可缓缓归矣”、】
【渔歌子】
《渔歌子》,唐教坊曲,后用作词调,此曲起源于民间的渔歌。渔歌也是民歌的一种,是沿海、沿江地区和湖泊港湾周围的渔民在打鱼时借以消遣的曲调。深得诗人们的喜爱,以至教坊的乐工把渔歌编曲而成了“教坊曲”,但当时“教坊曲”的调名是“鱼歌子”而不是“渔歌子”,敦煌曲子词也是叫“鱼歌子”。崔令钦《教坊记》中记载的也叫“鱼歌子”,自《花间集》后才叫“渔歌子”。《云谣集杂曲子》载有“敦煌词”二首,**桥川氏藏本敦煌写卷亦有“鱼歌子”二首。任二北《敦煌曲初探》云:“本调实为后来类此诸调之总源,敦煌四辞之写作时期,可能在张志和之前。”可见稍后出现的《渔父》、《渔歌子》、《渔父乐》等等都是源于敦煌曲子词的“鱼歌子”。
【水龙吟】
水龙吟》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,因唐玄宗最擅长吹笛子,御用音乐家们迎合皇上的旨意,改编成了笛曲。汉马融《长笛赋》云:“近世羌笛从羌起,羌人伐竹未及已。龙鸣水中不见己,截竹吹之声相似。”后来遂以“龙吟”比喻笛声。
总之,《水龙吟》为正格,其取义更当远于李太白诗。《易系辞》说“云从龙。”紧接下面的注疏解释为:“龙是水畜,云是水气,故龙吟则景云生。”这就是《水龙吟》这个词牌名的真正出处。
毛先舒《填词名解》认为《水龙吟》名字取自李白《宫中行乐词》的:“笛奏龙吟水,萧鸣凤下空。”但陈元龙《片玉集注》卷十注谓此调名本唐李贺“雌龙怨吟寒水光”。这都是只能作为参考的说法。
又名:《小楼连苑》《丰年瑞》《庄椿岁》《鼓笛慢》《龙吟曲》水龙吟令》《水龙吟慢》《海天阔处》
【一剪梅】
宋代称一枝为一剪。词调最早见于周邦彦,是周邦彦的自度曲“一剪梅花万样娇”。又名:《玉簟秋》《腊梅香》
【满江红】
《满江红》这个词牌的出处,两个地方有记载。
《填词名解》:“唐《冥音录》载曲名《上江虹》,后转二字,得今名。”
万氏《词律》:“引《冥音录》作《上江红》。但“上”谐作“满”,音殊不类。”
也就是说,满江红这个词牌是源自《冥音录》这本书里一个曲子名。原来叫做“上江红”,而“上”亦为“满”的意思,所以也叫做“满江红”。
《冥音录》是本类似《聊斋志异》的鬼怪类的小说,作者朱庆余,一说高彦休。
【帝台春】
《钦定词谱》云:“《帝台春》,唐教坊曲名,《宋史·乐志》,琵琶曲有《帝台春》,属无射宫。”
任二北《教坊记笺订》辨《帝台春》为《章台春》之误,唐教坊当无《帝台春》之曲名,并谓:“《帝台春》曲名始见于《宋史·乐志》之曲名,并谓:“《帝台春》曲名始见于《宋史·乐志》琵琶独弹曲破内。若据《宋史》此名以改本书者、是否即始于格本,俟考。《高丽史·乐志》列入'唐乐’,唐指中国,其实乃宋乐。”
可见,《帝台春》原是琵琶曲,后用做词调名。至于是不是唐教坊曲,有待考证。
这个词牌宋词仅有一首,宋李甲所作。
【南乡子】
原唐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调名,多咏江南风物。
按敦煌卷子内的舞谱,《南乡子》当为舞曲,任二北《教坊记笺订》:“南乡子,舞曲,敦煌卷子内有舞谱。”可见《南乡子》原是唐代教坊曲,后来才用作词调。
陈元龙注《片玉集》云“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,因以为氏也(号南子)。” 认为《南乡子》来源于此。而近人况周颐《餐樱庑词话》则引宋周密云:“李珣、欧阳炯辈俱蜀人,各制《南乡子》数首,以志风土,格式与'竹枝’体一样。”
【凤凰台上忆吹箫】
《凤凰台上忆吹箫》这个词牌取自《列仙传》中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。又名《忆秦娥》
【喝火令】
千余年前的江南金陵。烟花三月里的一个傍晚,一辆秀雅的马车时疾时缓地行驶在秦淮河畔酒肆林立、笙歌燕舞的石板街路。 清脆的马蹄声伴着婉转的车铃,在飘逸的柳丝下余音袅袅,犹如一首韵味悠长的江南小令,温婉中透着激越;韵律里点着豪情…… 春风微拂,车后的绣花门帘时开时合,露出了车内女子俏丽的脸庞。 路旁酒楼中一位书生被美女所迷,不觉中,冲到街上、拦住马车并大声喊到:“请问小姐芳名?能否容小生一见?”
只见帘子一挑,车内美人回道:“公子可是对我有意?”
书生一愣;“当然,倾慕小姐美貌。”
“那你可愿娶我?”
“为了小姐,情愿去死。”
“这倒不必。”女子说:“你过来。”
近了,书生见这女子真是美得令人窒息。只见她在车中斟上一杯酒,手一挥,便有火焰从杯中燃起,且越燃越烈。
“你把它喝了,我便嫁你。”
书生箭步上前,接过灼手的酒杯毫不犹豫地一饮而下,刹那间,火焰随酒灌入他的五脏六腑,瞬间失去了知觉。
醒来后,已是第二天的早晨,书生见自己躺在一个温香的闺房里,旁边,昨夜的美人笑靥如花:“公子诚心待我,我愿与你结秦晋之好。”言罢,取来琵琶,莺声唱道:
寒草斜阳暮,秦淮月转廊。
靡靡音色照海棠。
不识巫山雨季,夜夜梦钱塘。
落寞花飞远,多情露水凉。
添香研墨更神伤。
无奈江南,无奈好春光。
无奈堂前旧燕,相看两茫茫
“好词!”书生不禁击掌叫好:“请问小姐,曲子何名?”
女子羞涩一笑:“随意唱来,没有曲名,遇见公子,欣然而已。”
“哦,没有曲名?小姐即兴而为,文采飞扬,词曲俱佳,妙哉!”书生再次击掌叫好:“此曲虽前无古人,愿后有来者,就叫它《喝火令》吧”
这就是喝火令的由来。此调《全宋词》只黄庭坚一首
【永遇乐 】
这个词牌名的来历有一个忧伤的故事。
唐朝有个书生杜秘书,工于填词。他邻居的有个小女儿叫酥香,非常美丽,也非常聪慧,所有才子佳人曲子都能吟讽背诵,特别喜欢杜秘书写的词。郎情妾意,私订终身,日复一日,心生爱恋。终于有一天,她与他相见,遂成“踰墙之好”,非婚同居了。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这件事被酥香家的一个仆人发现后,报告了主子。由于没有媒妁之言,加上酥香的父母坚决反对,书生被告了官,判了刑,发配到遥远的河朔。临行前,他为酥香写了一首《永遇乐》诗,酥香拿着这首词,连唱三遍,声竭而亡。
【鹧鸪天】
鹧鸪又名石鸡、嘎嘎鸡、红腿鸡。鹧鸪分布于云南、贵州南部、广西、广东、海南、福建、浙江、安徽黄山等地区,是我国的一种珍禽,形似母鸡,头如鹌鹑,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,脚黄色。鹧鸪的啼鸣声为“钩辀格磔”,俗以为极似“行不得也哥哥”,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。
据《填词名解》载:词名取自郑隅诗“春游鸡鹿塞,家在鹧鸪天”,但明杨慎《词品》认为此说法未必确实。唐、五代词中无此调,调始见于北宋宋初之作,至晏几道填此词独多。查《全唐诗》并没有叫郑隅的人,恐是郑嵎之误。郑嵎,字宾先,大中五年进士第。《全唐诗》里只见郑嵎的“津阳门诗”一首,但未见“春游鸡鹿塞,家在鹧鸪天”句。也有人认为:“鹧鸪天取郑山禺‘春游鸡鹿塞,家在鹧鸪天’句”。查唐、宋、五代诗人中,也没有郑山禺其人。《唐宋词赏析》此调取名于唐人郑崳诗句“春游鸡鹿寨,家在鹧鸪天”。但《全唐诗》也没见郑崳其人。
【彩云归】
,最早起源于宋大曲,《宋史·乐志》:仙吕调。 是宫廷音乐中以大曲形式出现的曲目,而将此曲带到民间,改良成一种单独曲子词形式的,据记载,是大词人柳永。
众所周知,柳永是**堆里的大才子,他许多的千古绝唱,都是为**而写。而这个《彩云归》,自然也不能例外。柳永一生仕途坎坷,后来有人替他向朝廷求情,终于得了个馀杭县宰的小官,他也乐滋滋赴任去。途经江州的时候,旧习不改,照例浪流*家。于是便认识了本地一才*,名做谢玉英。那谢玉英自是国色天香的美人,更难得的是,闺房内还有谢玉英用清秀的蝇头小楷抄录而成,内中诗词一眼看来便很熟悉,翻到封面,四个字映入了眼帘,“柳七新词”。原来是柳永的铁杆粉丝。 才子佳人的相逢,结局自不必说。此间,柳永为她写了许多的新词,他们就一起琴瑟相偕,你唱我和,终日亲热在一起。就这样,恩恩爱爱的度过了十日光景,真是时光苦短,一眨眼,接任的时间到了,万般无奈,两个人恋恋不舍,分别的那晚,他们对月相跪,焚香盟誓。一个说:“我从此永不变心!”一个说:“我从此再不接客,只待柳郎。”第二天,抹着眼泪分别了。柳永乃是天生的风流浪子,开始还好,常念那玉英恩情,书信频繁,泪痕满笺地诉说着相思之苦,但时日一长,本性又显,依旧钻到了柳街花巷之中去寻那**作乐,过起了乐不思蜀的日子,哪里还记得痴心的谢玉英呢。谢玉英也是个耿衷之人,见没了柳永音信,很是着急,书信多催,开始还偶有信息传到,后来竟然音信皆无,人都找不到了去处,但她还是咬着牙等待,坚持。一年过去了,还是一点音信都没有,谢玉英彻底失望了,她知道柳永已经忘了他,忘了他们临别的誓言。于是,她心灰意冷了,人总要活着啊!为生活所迫,她含着眼泪又开始了旧的皮肉生意,开始接客了。 柳永在馀杭的三年任期满了,要回京述职,这个时候才想到了谢玉英,他匆匆地赶到了江州,可到了居所以后,谢玉英不在,他便耐心等到了晚上,谢玉英依旧未回,惆怅之下,问了邻居,方知道谢玉英又操旧生涯出去接客了,心中勃然大怒,题词一首,泼墨院中花墙上,“……见说兰台宋玉,多才多艺善赋,试问朝朝暮暮,行云何处去?”书罢,忿忿而去。那谢玉英回来,见到墙壁上柳永的题词,大吃一惊。原来柳郎还如此想着她啊!善良的她内疚了,并没有责怪柳永半分,而是惭愧自己未守前盟,于是,她就毅然卖掉了全部家财,匆匆赶往东京去寻柳永。人海茫茫,到哪里去找啊,她知道柳永多在勾栏混迹,便走遍了东京*院,费尽周折,终于在名*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。久别重逢,种种情怀难以诉说,两人再修前好。 晚上,两人携手月下,谢玉英笛依红唇,一曲《彩云归》如弃如诉地在夜空回荡着…… 柳永灵犀颤动,合着曲声,瞬间提笔写下了一首词。就这样,一首摘拍而出的词牌《彩云归》就诞生了。 从此,他与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,夫妻一般地恩爱生活了起来。柳永依旧以*者为友,穿迹柳巷,为那些最底层的人填曲作词,做着他人眼中神仙般的日子,颓废着岁月,消磨着时光。终于有一天,他死在了名*赵香香家。他既无家室,也无财产,死后,陈师师等一班名*念他的才学和情痴,凑一笔钱为他安葬。谢玉英重情重义,以妻子身份为他执幡摔瓦,东京众*都来为他戴孝守丧。出殡之时,东京满城**都来了,半城缟素,一片哀声。柳永,无钱无权,却死在百姓和歌女们断肠的哭声中。歌女们把柳永的丧事办得很隆重,也很气派。为了纪念柳永,每年逢柳永的忌日,歌女们还要集中在一起召开“吊柳会”。柳永的死,虽没有人说他重如泰山,却是难得的幸福和温馨。风流才子,生生死死都风流。 柳永死后,谢玉英痛思柳郎,哀伤过度,两个月后便死去。陈师师等念她情重,葬她于柳永墓旁。
此词牌较偏僻,所填者不多。
゜ゃ落㎜ ゛ʚ.E㎜丶 涟漪๓ 2016-11-06 18:39:54